成都的面之四五六,鸡丝凉面、笋子牛肉面和鸡杂面。
天气热,吃凉面。在粮米铺或者菜市场可以买到现成的黄凉面,也可以买棍棍面回家自制。棍棍面煮到八九成熟从锅中捞入提前准备好的盆中,切勿煮过头。淋上菜油,打开电扇,一边拌匀油和面防止粘连,一面借着电扇的风让面条快速降温。用筷子挑起一夹面条,对着风扇吹几秒,再放回盆中换一夹面条吹来降温。凉下来的面条在菜油包裹下微微发黄,放在一旁备用。准备配料,鸡丝凉面可配豆芽丝或者黄瓜丝,总归要形似。黄瓜斜刀切片,再切丝,豆芽开水烫软,挤出水分。鸡腿肉加姜葱煮熟,凉后手撕或者用叉子分离成丝。碗中豆芽垫底,捞一夹面架上,最面上放适量鸡丝和黄瓜丝。调味各家配料各有千秋,每味调料看着来适量即可。酱油、醋、花椒粉、辣椒油,都是厨房必备,提味点睛之处来自一点白糖和一勺蒜汁。面条油亮,黄瓜清爽,辣椒油配醋香辣爽口。
牛肉面的笋子,可能比牛肉好吃。成都的牛肉面,牛肉切成块状,方便和滚刀切段的笋子搭配。豆瓣炒出红油加花椒和姜炒香,加入牛肉,炒香之后加水,加香叶八角桂皮酱油盐慢炖,最后放入笋,一起炖入味。没有西北牛肉面的一清二白,成都牛肉面的碗底还是浓香,用炖牛肉的汤直接调味,捞面入碗,淋上一大勺辣椒油。 盛入牛肉和笋,最后点缀上香菜,便是笋子牛肉面。小时候吃西北牛肉面一定要多加醋,于是习惯使然吃川味牛肉面也加很多醋。牛肉块小,笋子脆,面条油气足。
川味之辣,来自辣椒油的多是香辣。不同的辣椒配比,讲究一点的话再加入几味香料和芝麻,富有层次感的气味融化到辣椒油里。豆瓣酱的辣则是深层,发酵带来的浓郁酱香裹带着并非主角的辣味,给食材增加一点颜色。牛油火锅的辣非常厚重,也许是牛油的物理特性,火锅里涮烫的食材从辣口直到辣心。而鸡杂面的辣,是独树一帜的鲜辣。鸡杂切成小块,用泡椒仔姜炒成哨子,红泡椒和野山椒各司其职提供两种不同的风味,子姜则以毫无危险性的外表掩饰着直入呼吸的辛辣。配鸡杂的面条理论上可以各种形态,就像牛肉面可以是棍棍面、韭叶面、刀削面、宽面,也可以浇在铺盖面上,但细面由于和小块的鸡杂和泡椒形态相近,更加浑然一体。